“潛龍三號”首潛成功后科研團隊成員合影留念
近日,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的4500米級自主潛水器“潛龍三號”在中國大洋52航次第二航段任務中首潛告捷,這標志著我國自主無人潛水器在大西洋科考應用中實現零的突破。
農歷大年初一,“潛龍三號”在大西洋完成首次應用下潛,水下連續探測作業38個小時,航行近130公里,在洋中脊復雜地形下完成了40多平方公里的熱液異常區塊探測。此次下潛獲取了豐富的水體探測和近底磁力數據,帶回了大量復雜洋底的微地形地貌數據,為該區域的海底熱液活動及生態環境綜合調查提供了依據,為我國開展深海進入、深海勘探、深海開發的海洋戰略實施提供了穩定、有效的裝備保障。航次總首席科學家對“潛龍三號”的出色表現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評價。
“潛龍三號”由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立項,沈陽自動化所作為技術總體單位,聯合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共同研制。本航段,“潛龍三號”旨在為大西洋開展資源勘探和環境調查提供精細探測數據。截至目前,“潛龍三號”共完成4次下潛任務,水下作業時間累計超過160小時,總航程約560公里,總探測面積約200平方公里。
為實現我國在大西洋的科考任務,“潛龍三號”科研團隊放棄過年與家人團聚的機會,發揚艱苦奮斗、無私奉獻的精神,順利實現了“潛龍三號”在大西洋中脊上科學考察的首戰探測。(水下機器人研究室)